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38号建议的答复
周东柯代表:
您与其他五位附议代表联合提出的“关于支持洛宁县打造牡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收悉。经与省财政厅、科学技术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0年省财政筹措资金5.06亿元,支持灵宝、舞阳等32个县区,围绕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以规模化种养为基础,以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目标,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构建种养有机结合,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关于省级层面扶持政策方面
我省高度重视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并从规划引领、项目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17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提出“着力打造伏牛山区太行山区黄淮海平原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产区”。2018年9月,省政府印发《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提出“加快优质林果产业发展,推进核桃、油茶等木本粮油林高产稳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经济林生产基地建设。”2018-2020年,中央和省级用于支持油用牡丹发展资金1683万元,扶持发展项目4个。
按照计划,省林业局将于今年油用牡丹成熟季节,委托第三方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对洛宁县60个批次油用牡丹及对应园地土壤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农药残留指标,园地土壤涉及砷、汞、铅、镉、铬、铜等重金属含量指标,保证油用牡丹和土壤质量。在申报牡丹河南林木良种方面,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审定,以促进洛宁县牡丹在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关于设立油用牡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问题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2017〕37号)、《河南省自然资源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豫财环资〔2021〕4号),区域性基本公共服务由省辖市、县负责,“市县行政区域内的林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事项,确定为市县财政事权,由市县承担支出责任”。洛宁县牡丹产业发展受益范围区域性明显,按照“谁的财政事权谁承担支出责任”原则,洛宁县为建设资金投入主体,可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在财力可承受的前提下稳妥推进牡丹产业发展。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目前均设立有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其中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可对木本油料营造给予支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可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根据《河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政〔2014〕16号),“专项资金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省有关规定或实际需要设立,体现统筹安排、分口切块管理,不得增设与现有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用途相同或相近的专项资金”。综上,在目前情况下,无法单独设立省级财政牡丹发展资金专项。
三、关于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
一是支持洛宁县围绕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研发、示范推广与成果转化承担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等,发挥“政产学研用”联合机制作用,助推产业发展。
二是支持洛宁县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农科院等相关产业科研基础良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深入交流、引进人才,实现资源共享,助推洛宁县油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支持洛宁县围绕油用牡丹产业选派科技特派员,引导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针对技术瓶颈开展专项研究或指导,加快科技、人才、管理、信息、资本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
四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围绕油用牡丹产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利用创新平台带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联合省内优势科研单位、高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完善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我省农业产业园采取市县申报,省级评审的方式,关于洛宁县是否符合申报牡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有关政策问题,建议进一步咨询省农业农村厅。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要求,完善政府主导下的政策性引导、扶持机制,积极协调财政、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继续支持洛宁县牡丹产业发展。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林业工作的关注!
2021年7月16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林业产业发展中心
0371-65937113
联系人:王超
抄送:省人大选任联工委(3份),省政府督查室(3份)。
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538号建议
题目:关于支持洛宁县打造牡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
洛宁是油用牡丹的最佳适生区之一。近年来,我县把牡丹作为一项特色富民产业来抓,引进北京强佑集团、亿阳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展牡丹种植加工,计划用5年时间在我县发展油用牡丹种植10万亩,建设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等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在赵村镇建设牡丹康养小镇。截至目前,我县共种植油用牡丹3.8万亩,其中北京强佑集团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种植油用牡丹27257亩,在牡丹种植的核心区建设“牡丹花海”,占地1500亩,栽植各类观赏牡丹品种122个106万棵,芍药品种51个68万棵,元宝枫3.5万棵,栽植名贵紫斑牡丹3300棵,百年名贵紫斑牡丹286棵,已初具旅游观光功能,可与洛阳牡丹花会实现错峰旅游,延长观赏期,成为洛阳的“后花园”。在种植牡丹的基础上,油用牡丹精深加工项目于2020年3月启动,目前加工车间及设备安装已完成,正在进行加工调试,预计元月底可试产运营。牡丹康养小镇规划已完成,近期开工建设。
为加快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我县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给予强佑集团牡丹种植基地连续3年600元/亩的补助,相关项目资金优先扶持,县政府有关部门申报项目、工程建设优先向牡丹产业倾斜。同时我们建立完善企业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群众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通过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通过关联产业获得持续性收入。2019年流转6个乡镇52个村6572户土地27257万亩,群众获取租金1514万元,其中815户贫困户获租金196.8万元;周边3863名群众就近务工,其中建档立卡户772名,人均月工资1500元。随着三产的深度融合,衍生出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贫困群众通过发展农家乐、景区服务业、交通运输等持续增加收入,为脱贫攻坚、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虽然我县牡丹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是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面对油用牡丹的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现实需求,我们还存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品牌培育等诸多问题。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因此,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够将洛宁县牡丹产业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支持洛宁牡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构建牡丹产业的生产体系、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保障体系。一是在产业发展方面从省级层面出台扶持政策,以财政奖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油用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出台文件,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大油用牡丹产业的研发创新,在洛宁建设牡丹产业创新研发中心,以创新引领油用牡丹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在人才方面加大引进培育力度,吸引油用牡丹专业人才投身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