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绿无涯

2021年07月02日 来源:河南日报

  酷暑天来到商城县黄柏山林场,仿佛置身于绿的海洋,处处洋溢着夏的凉爽。

青山不老绿无涯

黄柏山的郁郁林海

  6月26日,82岁的老林工张大如和儿子张道林又一次“巡山”了。站在曾经战斗过的父子林旁,一张照片定格了父子俩的激动心情。上次在这里拍照,还是36年前。

青山不老绿无涯

6月26日,张大如父子俩站在曾经战斗过的父子林旁,心情激动。图片均为黄柏山林场供图

  望着当年亲手栽种的一片片黄山松,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老人感慨万千,“树长高了,长大了!”

  云海苍茫,林海滔滔。65年来,父子俩见证了黄柏山从童山秃岭到重峦叠翠的沧桑巨变。包括他们在内的三代林场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绘就绿水青山,做活金山银山,谱写了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业史,描绘了一道美丽河南建设的风景线。

  从造林到护林——不仅“打江山”,还要“守江山”

  “山高坡陡石头多,荒草葛藤满山窝。年年冬季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这首流传甚广的民谣,正是黄柏山林场建场之初的真实写照。

  1956年,响应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全国1300多个国有林场成立,豫鄂皖三省交界处的黄柏山林场正是其中之一。

  这一年,张大如来到这里,走上了漫漫造林路。

  1985年,17岁的张道林子承父业,成为“林二代”。“工作的头两年,跟着我爸栽树。眼看着荒草少了,树苗多了,越干越有劲儿。”张道林说。

青山不老绿无涯

1985年,刚参加工作的张道林和父亲张大如合影留念。

  那时,每天天刚蒙蒙亮,父子俩就钻进林子里砍草种树,杂草上的露珠不一会儿就把衣服打湿。日子长了,湿气侵体,张道林早早就得了风湿病。而这几乎是黄柏山林工“逃不掉”的职业病。

  造林辛苦,守林也不轻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偷砍盗伐猖獗。张大如父子俩所在的界巴冲林区面积大、难管理,是最容易被偷盗的林区之一。为了防止丢树,张道林一天要在山林间徒步行走30多公里,走到腿发软。晚上巡逻更加难挨,“不知是什么鸟,叫声听起来凄惨得很。”年纪尚小的张道林经常吓得头皮发麻。

  走在黄柏山的林道上,作为“林三代”的林场副场长洪菊动情地说,“不仅‘打江山’,还要‘守江山’。林场父子林、兄妹林、夫妻林比比皆是,可讲的故事就像山上的树一样多。”

  经过三代林工扎根深山、埋头苦干,昔日的一道道秃山荒岭变成了郁郁林海,森林覆盖率97.43%、经营总面积10.6万亩,黄柏山林场成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集中连片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

  从营林到兴林——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

  虽然早已退休,张大如依然情系林场的一草一木。“巡山”中,他突然驻足在一片黄山松旁。

  “这几棵树挨得太近,再不间伐,都长不成大材。”张大如一边观察,一边对身旁的张道林说。

  事实上,这是林工们长期养成的另一种“职业病”,也是黄柏山林场被公认为拥有全省最多活立木蓄积量、最好林相林场的重要原因。

  从上班第一天起,张道林就记住了森林抚育中的“三砍三留”:砍次留好,砍弯留直,砍稠留稀。

  砍掉次的、弯的,把最好、最直的留在山上。即使在2000年前后经营陷入困境时,林场人依然坚守这个原则。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近年来,除了间伐,林场还拓宽可持续经营路径,引进鹅掌楸、枫香等一大批乡土珍稀树种,将人工纯林逐步更新为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大提高。黄柏山人工林的经营水平全省闻名,黄山松的抚育间伐研究成果在全省推广,被评为“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

  茂林修竹、流水潺潺……走在黄柏山大峡谷景区里,张大如难掩激动之情,“变化太大了,原来都是茅草路,现在成了石头栈道,走在林荫路上就是舒服啊!”

  2006年,黄柏山林场获批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开始走上一条生态经济与生态旅游双推进的惠民之路。每年50多万游客慕名而来,森林康养产业链条延长,产业附加值不断增加。

  “我们正在着力打造科技林场、人文林场、智慧林场,推动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文化教育为主的生态产业发展,让林场工人和老区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让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传承下去。”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纪道宝说。

  让绿水青山常在,将金山银山永续。黄柏山林场和全省其他国有林场一起,继续书写着青山不老的传奇。

青山不老绿无涯

《河南日报》2018年5月21日1版

  2018年5月21日,本报头版头条以《青山不老》为题,报道了黄柏山三代林工用青春和生命,染绿了一座座荒山,写下了撼人心魄的“不老”传奇,引发全社会强烈反响。黄柏山林场“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感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8年,本报相继推出三篇重磅长篇通讯《河南有个“塞罕坝”》《青山不老》《新愚公移山记》,深入挖掘民权林场、黄柏山林场、南山林场的先进典型事迹,多角度全景式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我省的落地生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记者 陈慧 刘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