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号建议的答复

2020年08月24日 来源: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号建议的答复

 

李素杰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各地杨柳絮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交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局分别研究办理。经研究,我局结合工作职责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近年来,针对杨柳飞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危害问题,我局组织人员对其形成原因、危害等情况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专题研究防治措施,积极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杨柳飞絮的形成原因

杨柳絮是杨柳雌株繁殖的自然现象,飞絮是杨柳雌株开花结果的产物,它的果实是包裹着白色絮状物的小硕果,絮状物里就是杨柳树的种子。随着果实的成熟,小硕果裂开,这种白色絮状物飞出,杨柳飞絮实质上是杨柳树种子基端上的附属绒毛,植物学术语叫“种缨”,起源于胚珠的珠柄,起帮助种子借风力传播的作用。由于杨柳树在进化中选择以风力作为传媒来繁衍,其种子非常小,以胡杨为例,其种子每公斤数量高达210万粒,其种子的自然繁衍几率极小,只能以大量的种子换取少量的生存机会,胡杨单株产种量平均高达1.5亿粒。再加上杨柳树种子的种缨非常发达,其长为种子长度的5倍左右,宽度的10—20倍左右,故每株成年杨柳树都会形成大量的飞絮。

目前,我省的杨柳雌株数量十分庞大,且已长成大树,正在发挥着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等多种生态功能,如果大量伐除这些树木,不仅会引起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下降,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损失。所以,短时期内杨柳树栽植密集的区域,春季仍然会形成大量飞絮污染。

二、杨柳飞絮的防治方法

杨柳飞絮飘飞的问题在10多年前就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开始不断摸索相应的防治措施。近年来,北京、郑州、济南多地采取打针、嫁接、修剪等措施,抑制、减少杨柳飞絮。我省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改善杨柳絮大量飘飞的状况:

(一)高位嫁接换头,将雌株变雄株,通过高位去冠,采用雄株进行嫁接,可以将原雌株变为雄株。

(二)树干注射植物飞絮抑制剂,可以抑制杨柳树的雌花分化。省林科院的专家研发出了能够有效抑制柳树飞絮的技术,通过给杨树、柳树每年“打一针”的方式抑制其种子开花,从而减少飞絮的产生。注射针剂后,70%以上的杨柳树雌株飞絮绝迹。该技术没有二次污染问题,见效快,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

(三)喷水控制飞絮,在雌花长到8cm时,利用水车机械喷头的压力将雌花喷掉,飞絮粘水着地后及时予以清理。

(四)选育杨柳树雄株。杨柳树飞絮产自雌株,通过扦插育苗等技术措施选育雄株,剔除雌株,大量培育杨柳雄株,逐步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更新换代杨柳树雌株,逐步替换现有雌株杨柳树,进而改变城市、乡村杨柳树雌雄株比例,大量减少或消除杨柳絮飘飞现象。

三、治理杨柳飞絮存在的问题

杨柳飞絮是影响范围很广的普遍性问题。综合对比多种防治杨柳飞絮的措施,杨柳树高接换头抑制率可达到100%,但是成本较高;注射抑制剂也能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但是需要每年重复注射,累计成本高;喷水作业只是暂时缓解,不能根治,而且受机械、树木生长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更新杨柳树雌株是最长期有效的办法,但时间最长投入最大。就现实状况看,大量成年杨柳树已成规模,并且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短期内全面更换现有杨柳树雌株不太现实,只能循序渐进,逐步调整树种结构,通过更新、更换老化的杨柳树,栽植其他绿化树种,减少杨柳飞絮危害。因此,治理杨柳飞絮是一项长期工程,绝非一日之功,既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也需要人们的耐心和理解;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减少飞絮总量,也要引导市民科学预防。

四、治理杨柳飞絮问题的措施

根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杨树林面积达1327.95万亩,森林蓄积量7511.49万立方米,分别占全省森林面积和蓄积的29%和43.94%。杨树全部是人工林,分别占全省人工林面积和蓄积的50.91%和71.7%,是平原地区真正的当家树种、全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树种、支撑森林资源生长和消耗及其整个木材加工产业、特别是人造板和木浆造纸的主力树种。杨柳树具有生长快、成荫快、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低等特点,在城乡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一株成年杨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一株成年柳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目前,杨树在我省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改善平原地区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中将继续发挥巨大的支撑作用。因此,治理杨柳飞絮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采取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一)加快树种结构调整。按照省政府印发的《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要求,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合理选择多树种造林,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有步骤地对现有产生飞絮树种进行更新替换。在森林抚育工程中,优先伐除杨树雌株,并加大对杨树人工林的更新改造力度,分批用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或优良雄性杨柳树品种替代原有的雌性杨柳树,逐步控制和减少杨柳飞絮的危害。

(二)在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中,特别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建城镇绿地时,积极探索和创新绿化模式,科学配置造林树种和绿化模式,大力营造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混交林,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树种、品种多样性,降低杨柳等速生树种比例,从源头上避免单一树种造林引起的杨柳飞絮危害。

(三)加强杨柳树遗传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近几年省林科院开展过化学控制杨树和柳树雌株开花技术研究,已经成功研制出化学控制柳树雌株开花的有效技术。在杨树雄性品种选育方面,省林科院、周口市林技站等单位近几年引进了多个品种,正在开展育苗试验和对比试验。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对无絮杨柳(雄株)品种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对符合审定条件的无絮杨(雄株)品种及时进行审定并组织推广。

(四)针对城乡居住区周边区域,加大防治力度,采取注射花芽抑制剂、疏除杨柳树雌花序等应急技术措施,加快治理杨柳飞絮危害问题。

感谢你对河南林业生态建设的支持和理解!希望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森林河南生态建设。

 

 

 

2020年7月2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林业局科技处    0371-65936570

联系人:李永成

邮政编码:450003;地址:郑州市纬五路40号

抄送:省人大选任联工委,省政府督查室。

 

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3号建议

 

题目:关于加强我省各地杨柳絮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

 

每到春夏交替的时节,我省各地杨柳飞絮便随风漫天飞舞,老百姓们苦不堪言。主要的问题一是污染环境方面的影响。飞絮中带有大量细菌,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生物污染。二是对人体产生过敏的影响。大多数人在杨柳絮飞舞的季节会出现打喷嚏、喉咙痒.眼睛酸胀等症状。三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影响。杨柳飞絮会覆盖在小麦上,影响小麦授粉。四是对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杨柳飞絮不仅使行人睁不开眼,视线受阻,而且该季节不少司机喜欢开车窗,有时也会影响司机的视线,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飞絮如果进入汽车的散热孔,影响散热,造成元件过快老化。五是对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由于杨柳飞絮极易燃,火灾隐患严重,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安全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杨柳树为雌雄异株,飞絮实际是雌性杨柳树种子的衍生物,它带着种子随风飘散,是杨柳树繁衍后代的一种自然进化方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现有的分布在全省各地区的杨柳树主要集中种植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城市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费投入有限,而可选择的树种又相对较少。杨树和柳树凭借着适合本地的土壤和气候.易于繁殖成活且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较低等先天优势,成为我省绿化的主力树种。而且杨树、柳树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显著的生态功能,所以得到各地大面积种植,这才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飞絮”现象。

目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杨柳絮污染治理工作是解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满足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期盼的具体举措。因此,我建议。

1.省有关部门要根据先进地区的成功治理经验,指导各地城管、绿化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杨柳絮污染的工作方案,通过采取修剪花冠、加强日常养护、高压水枪冲洗枝条和注射抑制剂等手段来进行防治。

2.省有关部门应立足我省实际,出台有关指导意见,就保护各地林业生态安全,较少杨柳絮的危害这一问题,指导各地减少较为单一的品种种植结构,推广无性系、雄性杨树品种或者发展树势好、生态经济效益好且适合本地的多元化林木品种,降低现有杨柳种植比例,不断淘汰落后杨树品种,改变现有林业树木品种单一现象。

3.省人大有关部门要根据《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开展针对杨柳絮污染治理工作的执法检查活动,对各地市人大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的各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省人大有关部门要引导各省辖市就柳絮污染防治工作,增加和完善有关规定和条款,从法律条文规定和法律责任承担方面,加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