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20511号提案的答复

2020年08月21日 来源: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20511号提案的答复

 

陈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林业部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沿淮生态保育带建设情况

根据我省的自然区域特征,参照《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2013年省政府印发的《河南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豫政201342号)(以下简称《提升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太行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和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沿淮生态保育带,形成“四区三带”的区域生态网络,沿淮生态保育带作为重要的一带,涵盖了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大部分地区,涉及淮河沿线信阳、驻马店、南阳3个省辖市及固始县等10个县(市、区),总面积563.4万亩,林地面积130.7万亩。区域内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生态建设的重点是营造淮源水源涵养林、淮河生态防护林和干流防护林带,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防治水患,维护淮河安全,截止2017年底,沿淮生态保育带共完成造林绿化近156万亩。

2018年省政府印发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以下简称《森林河南规划》),提出了构建“一核一区三屏四带多廊道”的总体布局(沿淮生态保育带为其中一带),《森林河南规划》实施以来,各级林业部门贯彻落实实施省委、省政府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和全省森林河南“六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强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积极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廊道绿化等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持续掀起造林绿化热潮,在造林绿化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沿淮生态保育带2018年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2.3万亩。据统计,截止4月底,2019年沿淮生态保育带共完成造林18.7万亩,其中淮河干流河道绿化完成造林11.3万亩。

二、继续做好沿淮生态建设

省政府办公厅2019年5月印发的《河南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豫政办〔2019〕34号)中明确生态建设的重点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建设重要生态廊道。推动信阳市、驻马店市和桐柏县加快沿淮生态保育带建设,商丘市加快明清黄河故道及隋唐大运河生态保育带建设,漯河市、平顶山市、周口市加快沿铁路、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生态廊道建设,构建连通全省的沿淮河、沿黄河故道、沿重要交通干线生态廊道网络。二是提升山地和平原生态屏障功能。加快推进桐柏—大别山、伏牛山地生态屏障和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构建山地立体绿屏和平原生态绿网。上述生态建设内容涵盖了《森林河南规划》“一核一区三屏四带多廊道”总体布局中平原生态涵养区、桐柏—大别山、伏牛山地生态屏障、沿淮生态保育、带明清黄河故道及隋唐大运河生态保育带和生态廊道等多项内容,结合《森林河南规划》和2018年省林业厅印发的《全省生态廊道(沟河路渠)建设实施方案》(豫林造2018186号),淮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是强化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加快推进廊道绿化造林,全面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强化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淮河沿线生态建设一体化,建设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带,提升淮河流域生态质量。

(一)提升淮河沿岸绿化质量

计划通过新建和更新,实行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结合,积极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加大乔木混交林比例,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在廊道的节点,增加廊道绿化宽度,提高绿化标准。规划淮河干流两侧各栽植宽度500米以上树木,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两侧各栽植宽度100米以上树木,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不包括黄河、淮河干流)两侧各栽植宽度50米以上树木,其他廊道两侧各栽植宽度30米以上树木。规划淮河干流两侧造林3.86万亩、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两侧造林3.42万亩,廊道绿化纳入省年度造林计划,经核查验收达到标准的省级财政给予400元/亩的补助。驻马店市制定了《森林驻马店生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19—2023年)》,计划对淮河干流沿岸造林项目,在省财政补贴基础上,市财政按照人工造林1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贴。县级政府也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生态廊道建设的投资力度。信阳市制定了《淮河干支流生态廊道建设方案》和《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三年行动计划林业专项方案》,堤上栽植灌木、草本植物,突出生态,兼顾景观,河道两侧林带绿化各达到500米以上,淮河一、二级支流竹竿河、白露河、、小潢河、史灌河两侧绿化各达到50米以上。淮河沿岸有关市县都制定了详细的廊道绿化实施方案和目标计划。

(二)加快推进淮河湿地保护恢复工程

实施中央和省财政湿地保护恢复项目,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及时编制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审查,重点支持淮河流域的淮滨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新县香山湖、光山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其中下达淮滨淮南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2000万元。为推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进度,迎接下半年国家检查验收,适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即将迎检的息县淮河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等进行督导,列出问题清单及时反馈给地方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各湿地公园的建设进度。2019年将新建包括淮河流域的桐柏、正阳等在内的20处省级湿地公园,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正在组织编制湿地公园申报材料,拟于年底进行审查批复工作,届时省级财政将对每个新建湿地公园安排奖补资金100万元。目前,正阳县拟建立省级淮河湿地公园的申报简表已通过省林业局资格审查,县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河南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正在组织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和相关材料准备,将正式申报材料于5月底前上报省林业局。省林业局支持正阳县淮河湿地公园建设,待该县有关申报材料报送后,将按照有关要求抓紧组织专家评审、进行审查批复工作,年底前兑现省级财政补贴资金,用于拟建湿地公园前期建设补助。

再次感谢您对林业的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林业生态建设,并多提宝贵意见!

 

 

 

                              2019年6月3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林业局    0371—65952319

联 系 人:宋明伟

邮政编码:450003

抄    送: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3份)、省政府督查室(1份)、

          驻马店市政协(1份)。

 

 

省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20511号提案

 

题目:关于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提案

淮河流域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也是区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正式发布,这标志着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这是一项长期惠及沿淮两岸人民的一项重大民生福祉。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沿淮流域河南省的7个地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对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中东部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存在问题

  由于自然地理、发展基础、投入有限等多种原因,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阶段淮河地区的驻马店市正阳县在生态经济带建设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淮河生态修复任务繁重。过去几年,淮河开采河道内的砂石料形成的洼地和弃料堆积形成的障碍物,影响了河流方向,加剧了河水和洪水对河岸、河堤和河床的冲刷,导致河床下切深陷,河岸、河堤抽根坍塌,给淮河行洪造成安全隐患,淮河周边生态修复迫在眉睫。二是“灌溉难”问题突出。正阳的淮河沿线乡镇是我省主要的水稻和小麦种植区。南部稻区灌溉过去依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淮河提灌站渠,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报废。除淮河外正阳县城南部没有大中型河道,也没有可以利用的水库,目前正阳县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全部使用地下水,地下水资源是战略储备体系,又不可永久开采。三是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由于流域独特的自然条件,局部水旱灾害年年都有,大面积的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形成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淮河上游拦蓄能力不足,中游行洪不畅,行蓄洪区安全问题突出,特别遇中小洪水行洪能力不足,汛期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防汛压力大。淮河下游出路不畅,仍存在较多险工隐患,难以下泄设计流量。四是沿淮乡镇交通条件落后。正阳县位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北岸,作为承接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县之一,正阳县道路建设历史欠账多,沿淮乡镇道路通行不畅,基础设施薄弱,县域内仅有一条S333新方线(原S335棠西线)从正阳县新老城区结合部自西向东穿过,且距离淮河37.5公里,路网密度低,没有一条平行于淮河的二级公路及以上标准的省道,且无法将沿淮乡镇利用省道连接起来,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淮河生态保护。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森林河南发展规划》,实施淮河沿岸的造林绿化提升工程,正阳县计划在淮河沿岸建立500米宽的生态林带,以乔灌结合的方式营造混交林,保护淮河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淮河沿岸林业经济。同时,正阳县拟在淮河沿岸规划建设面积900公顷的淮河湿地公园。目前,已列入省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并通过规划论证,正在进行可行性报告的编制。恳请省政府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淮河湿地公园可行性报告评审批复工作,并在淮河生态廊道和湿地公园建设上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是实施“引淮灌溉”工程。为解决正阳县农业灌溉问题,经过论证,通过一级提灌,引淮河水进入吕河水库(吕河水库距县城6公里,目前库容300万立方米,计划对吕河水库进行扩容到1000万立方米,建成中型水库),同时建立支渠和导流渠,从根本上解决正阳县群众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为此,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与淮河水利委员会搞好工作对接,为正阳县争取淮河水资源用水量指标,每年需水量5000万立方。鉴于引淮灌溉和吕河水库扩容改造投资较大,县本级财政资金有限,恳请上级在政策与财力上给予倾斜。

  三是设立港口码头。近些年,淮河两岸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河砂禁采力度,实行了淮河河砂全面禁采政策,积极恢复淮河生态,水运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根据《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淮河河南段通航规划到息县。建议省政府积极与淮河水利委员会协调对接,通过疏浚河道或建坝蓄水,使淮河通航向上延伸到驻马店市正阳县境内,设立水运码头,与信阳明港机场互联互通,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缓解淮河流域交通压力,造福两岸人民。

  四是建设“沿淮公路”。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助推正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亟需改变正阳县等级公路覆盖率低的现状。在淮河北岸新建一条东西走向二级公路标准的省道,依据沿线县乡道路的现行交通量,预测远景年平均日交通量达到7000-9000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完全符合新建二级公路标准的要求,可有效带动和辐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